查看原文
其他

想象力一点也不神秘,在家就能玩出来!

2015-12-01 大小爱玩 大小爱玩

大小一起玩

最in的亲子玩乐资讯

最fun的亲子活动信息

最有爱的亲子出行故事

最全的亲子旅行攻略

投稿&合作请联系dxloveplay@163.com

入群请回复“我愿意”



小爱絮语:今晨的帝都好像即将消失的城市,混沌中已分不清黑夜白昼。PM2.5飙升到500度,幼儿园、学校已经可以自行停课,麻麻们一片哀嚎。


在家躲霾玩啥呢?"在家玩"系列,我们昨天已经推出了"在家玩音乐”"主题(补课戳这里),今天是"在家玩画画"主题。说到画画,必然说到想象力的问题。《玩是最好的教养》作者郝燕女士说,想象力一点也不神秘,它从玩中来,从社会经验中来的,从家庭生活中来……


口述/郝燕

整理/@翀翀妈


主讲:郝燕,十岁文艺范儿小女生的麻麻,也是著名儿童艺术活动策划人、儿童剧出品人。从2012年策划体验式亲子古典音乐会《动物的狂欢》开始,已原创和引进别具特色的儿童剧目几十个,在北京、上海等地拥有大量铁杆粉丝。亦是《玩是最好的教养》一书的作者。


今天跟妈妈们聊怎么启发孩子想象力这个话题,缘起于我的文章《被高估的想象力:孩子会沉溺幻想吗?》。说起想象力,很容易引起妈妈们的恐慌,唯恐在小的时候对孩子的保护不到位。孩子大了以后,妈妈又容易变得惭愧:小时候很天马行空的,很张扬自由的,后来怎么没了?我的观点是,不用把想象力当作多么稀有的东西,保护他们也没有那么难


关于想象力的误区:


——想象力是文艺的:科学、工程、社会功能都需要想象力;

——想象力是语言的:以为就是会讲故事。显然视觉和声音都是跟想象力密切相关的,还有最重要的,想象力并不是反逻辑;

——想象力是必须的:好创意也需要好执行,从社会层面来说,开拓者和维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具体到家庭里怎么启发孩子的想象力,我想说几点:


1
自我不完整,谈不上想象力


自我不完整的人,得不到足够鼓励和安慰的人都是残缺的,更谈不上别的能力。帮助孩子构建自我,从让孩子自己规划日程,选择装扮,交往朋友开始


2
社会经验和学习不会伤害想象力


足够的学习才能有想象力的素材。


举个例子,女儿三岁去青岛泡大海,在海边兴奋地说:“妈妈,大海真好玩,大海像一个真正的游泳池”。把大海比作游泳池,听起来很幼稚好笑,之所以孩子们经常说出这种话,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积累的素材还不够多。


孩子大了以后,有些妈妈苦恼孩子小时候很敢用颜色,可敢下笔了,为什么大了却不敢了?那是因为他们已经知道树就是绿的,不可能是别的颜色啦。还有,大人觉得孩子画得很现代派,孩子却觉得画得一点也不像,很有挫败感,那是不是因为我们拔得很高的所谓“童年的天真“真的没了吗?其实不是的,那是因为他已经有了社会经验。


社会经验对想象力并不是伤害,其实是一个再组织架构的作用,就像你去买菜,生萝卜也能吃,洗好切好加上调料炒出来,又是另外一盘菜。学习就是切菜的过程。看起来是破坏了最初的小完整,但一定是把孩子带向更加自由的、更大的美好。对于音乐的创作、聆听,美术创作也好,小时候的灵感叫“天人乍现”,是“噔”的一下闪现出来的,虽然妈妈看到感觉非常美,但它是偶然的、突发的、不可控制的。


童年之美,是上帝给我们的奖励,但不是恒久的,跟成长是不矛盾的。对于孩子来说,偶然画出一副很想大师的作品,跟他想画什么就能力有能力画出什么,这是两种成就感,对孩子来说,后者更能给他们自信。


想画就有能力画的状态是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如果毕加索没画过传统画,就不会有后期画打破传统的立体主义。马蒂斯画的红红绿绿的团团、米罗画的团团、康定斯基画的神经病一样的点点线条,不是偶然的,是经过学习以后再排列出来的,是他们自主的选择,是可重复的、可以控制的,他们已经掌握了把所学创造成新东西的能力。有了这些铺垫,在特定的历史和艺术史的背景下,他们才知道要革命,要改变什么。这跟小孩子偶然的东西不一样。



毕加索《带帽子的女人》


包括诗歌也一样。有的大人教孩子写诗,把孩子的语言记录下来,觉得特别美,这种东西也是不可复制的。当孩子上了语文课,读了更多别人的作品,他会有恐惧,会觉得别人这么厉害,自己这么不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帮助他们不断得到新的知识,帮助他们往前走一点点,比以前进步。这个过程中想象力一直都在,并不会因为学了知识,想象力就不在了。把偶然变成必然,把碰巧画出来的变成想画就能画的出来的,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学习的魅力也就在这里。练琴非常苦,可是只要过了那个难的关口,还没有人说,他们自己就能玩出更多的花样来。


我们要做的就是提供给孩子更多的学习素材,学习机会,学习环境。此处所谓学习不仅仅是上课,而是一切观察,接触新东西的机会。


3
培养创造力先学会给孩子“留白”

当我们讨论想象力的时候,其实也是在说“创造力“。创造就是从没有到有,所以首先你得给孩子留出“没有”的时间和空间。


我最近接触一些家长,发现无论孩子在什么年龄段,他们都有把孩子生活填得很满的倾向。低龄的孩子去游乐场,大人会告诉孩子“宝宝快来呀,快来玩这个!”、"你先玩这个,后玩那个”,甚至有家长教孩子"这个玩具是这样玩的"。家长替孩子做了所有的选择,导致孩子玩了很多东西,却没有一个是自己去发现的。当孩子自己发现的时候,才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这个过程一定要先有“没有”


一些大孩子的家长们,是社会中坚力量,很勤奋。他们不但给孩子的周末兴趣班排得很满,甚至连暑假都被各个夏令营排满了,几号到几号去哪里都提前预定了。我很想知道,这些孩子有哪天时比较闲,早上醒了能自己想想今天要干什么呢?孩子从来没有空闲的时候,想让他们富有创造力,凭想象力做出什么事情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已经习惯了有人给他安排。这似乎是中国家庭的普遍现象。


我最近看了很多政府办的儿童画展,有密集恐惧症的感觉,因为没有一个孩子的画里被允许有留白,看着很难受。中国传统文化里从来不要求把画面填满,西方油画把画布画满是因为那些画是用来装饰墙的,跟中国画是两个概念。况且,连莫奈晚期都创作过有大片留白的画。把孩子时间都填满,是很伤害孩子自由度和想象力的事情。


诸位可以试试,某天什么事情都没有的时候,给孩子一堆材料,他们能做什么。当然留白是第三件任务,第二件开眼界在前面。如果孩子从来没有看过任何好玩的事情,恐怕闲暇时间就只能发呆了。

4
父母先有趣孩子才感兴趣

家长最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孩子一起玩起来,跟家人共享快乐。而不是把孩子出去门交给机构、学校,或者孩子玩和看剧的时候,妈妈在一边玩手机、拍照。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先做什么样的人。


当然,我从来不觉得文艺这东西是孩子成长的必需品。现在必需品太多了,家长都感觉时间不够哇。运动是必须的,艺术是必须的,科学是必须的,阅读是必须的,旅行是必须的……每个做推广的人都会觉得自己这个行业是最最要紧的。


然而最难的就是父母心理的平衡、淡定和得体。我们特别需要什么,是因为以前太缺。我们要做的是不焦虑,别怕错过什么。给孩子提供可能性,宁可缺一点,不用太满

最后,关于如何在家陪孩子玩,激发创造力,推荐我的文章《郝燕:在生活中如何和女儿玩艺术?》,里面有我女儿小时候的艺术玩法。


Q&A时间


1、我家宝宝好像不喜欢画画,或者说根本坐不住,需要特意引导吗,还是我们平时给她的素材不够呢?感觉平时也没有什么特殊喜好,在家就东摸摸西碰碰,出去玩也爱追随小朋友,没太多自己的主见。


绘画是一种表达,如果自己没感受,没想法,就没有画画的需求。所以我说第一重要的是建立自我。多看,鼓励孩子做自己,为自己的审美和判断建立自信与责任。甚至从让孩子自己选穿什么衣服开始。


2、那该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我呢?


我的书里有几个游戏专门讲建立自我的。比如,让孩子自己选衣服,自己设计床铺,旅行的时候好回忆设计成书,孩子做过的东西多陈列,等等。

还可以和孩子做一本书就叫《我》。里面有我的样子、我的家人、我最喜欢的玩具、我的朋友,等等。请孩子自己填充,这本书里应该有什么内容。四五岁的时候就该做这个工作了,帮助孩子意识到他们自己的需求和想法都是被尊重的,都是最要紧的。


3、我家孩子早期画比较空,现在就喜欢把画填满,这怎么办?


他想填就填吧,孩子有社会性,他们会看到老师同学是这样做的,也有自发显示自己能力的愿望,咱们不要求也不阻拦。


4、刚才有爸爸感慨:“刚才给小孩堆了个雪人,我忽然很伤感,也许他从此知道雪人不能带他飞,也不会旅行了。那些绘本里故事里的美好意境也会消失了。”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伤感是我们大人的感觉,不是孩子的。我女儿小时候一直信圣诞老人,到八岁九岁的样子,忽然说:“妈妈,以前给我的礼物,都是你买的吧,饼干也是你啃的吧!唉,我小时候好傻,还相信圣诞老人呢!”可是啊,再遇到小宝宝,她也很起劲地忽悠人家关于圣诞老人的故事。我觉得这不是骗,是爱的传递,她哄小宝宝的时候都美滋滋的。


梦想是不会消失的,你们都有做梦吧?好多妈妈看韩国小鲜肉吧。


童话与现实是平行的,不是互相覆盖的。脑子正常的人都能从故事里得到安慰和启发,不会以故事替代现实。恰恰因为故事只是故事,才有疗愈功能。


5、真的由着孩子的发散思维吗?太阳就是圆的,孩子非要画成方的,也不纠正?


太阳画成方的,她会很得意,但是下次肯定不会再接着画方的。常识方面孩子都精明着呢。


就美术而言,一大部分是学习观察的方式,首先是带领孩子去看。幼儿的美术学习不用那么专业,但是也要学着去看自然,看对象,看光线,看轮廓,事物之间的关系。哪个好看哪个不好看,没事可以跟孩子聊聊。稍微大一点,就要学习把立体东西看成平面的。因为绘画是平面的,可眼睛看到的对象是立体的。


绘画的眼睛,很多小学美术老师也不一定有。其实,也不是让孩子都去当画家,只是想用美术来拓宽人生的体验。就绘画来说,线条轮廓,颜色,图片的故事性,是三个方向。故事性孩子都会的,很多小孩会边画边絮叨,这个是啥那个是啥。


关于故事性,看看《杜噜嘟嘟》的原型绘本。那个小人,姿态特别简单吧?可以抬头的样子,多嘚瑟,特别像作者杜莱本人。你能感到这个小人很拽。这就是故事性。




这个是我们小观众的作品,大概一二年级,这也是故事性。小人的抬头,这孩子就理解为着急。




还有我闺女画的,我喜欢那个肌肉的。




6、美的建立,还是要多去看好的东西,多去吸收,才能建构自己的体系吧?


所谓的开眼界,第一是自然界,自然之后才是博物馆、画廊,最后才是印刷品


7、为什么我家小朋友看过两次能画画的剧,她的灵感都能犹如泉涌啊!


是的,灵感的启发就是按到了表达的按钮。戏剧是很开脑洞的,且跟一个人在家读书不一样,有种社交性。


8、您觉得要必要去美术机构吗?还是就在家自由画画也行?


去美术机构更适合没时间的家长,因为机构能提供更多的材料和玩法。有时间的家长,用这个钱自己找书买材料,在家也能玩得嗨,但注意要坚持。去机构还有个好处,就是能保持一定频率,能坚持下去。毕竟不是每个孩子都要当美术家,所以美术在你家的规划里占多大比重、家庭的经济情况、时间成本都需要考量,没有绝对的标准。


9、我女儿很喜欢画画,但是画不出来,老让我画,这怎么办?


可能是不自信。你带着她画得疯一点。比如,你画猫,让她画搞乱的毛线。你画伞,让她画大雨,还要有风把雨刮得乱七八糟。其实,不自信也可能是妈妈那传染来的。


延伸阅读:更多关于艺术的内容,请点击

为什么要带孩子去美术馆?

怎么带孩子看画展?以国博法国名家名作展为例

郝燕:不要为了孩子改变自己的旅行方式

北京那些与众不同的儿童美术机构,孩子生来就是艺术家!

如何在生活中陪娃玩艺术?

不会画画的家长怎么办?艺术启蒙其实不神秘

京城9家去一百次也不烦的的博物馆美术馆


大小爱玩亲子活动日历(12月)

12月5日 周六 揭秘安全体验馆NEW!

12月6日 周日 赛先生实验室—鸡蛋大擂台NEW!

12月12日 周六 揭秘印刷厂

12月12日 周六 揭秘消防局

12月13日 周日 寻找手工艺—软陶

12月19日 周六 盖娅森林幼儿园年终趴

12月20日 周日 揭秘面包厂

12月26日 周六 神秘美国小镇圣诞活动NEW!


大小爱玩精选出行推荐

安利|北京自由行利器,一张亲子年票52个周末都安排好了!

新年音乐会|亲子活动专家郝燕出品的《交响游乐场》,101中学金帆交响乐团演奏

最后两周|“不朽的梵高”感应艺术展,再不看就没了

上海互动剧|乌克兰的小丑首次来中国,他们建造了一个疯狂纸世界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